首页 旅游

从大开发到大保护 是历史进步

2016-01-20 10:35:35 来源:互联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国家最高决策层的坚定表态振聋发聩。这意味着,以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的大保护战略将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最紧迫而重大的任务”。这是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作出的重大战略调整。如何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大现实命题。

  长期以来,一提到区域发展,我们往往想到的是大搞开发建设,争取大上项目、上大项目,迅速拉动经济增长。不可否认,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这种强烈的发展冲动可以理解,它是我国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

  但在大开发过程中,囿于自身利益和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各地往往忽视了资源环境容量限制和生态环境保护。日积月累,环境不断恶化,生态功能日渐衰退,成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长江沿岸分布着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以及40多万家化工企业,仅规模以上的排污口就有6000多个。2012年水利部水资源公告数据披露,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785亿吨,其中近400亿吨排入长江——几乎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污水排进了长江。高强度开发带来的污染触目惊心,加上水土流失、石漠化加剧、河湖湿地退化,使得河流通航能力下降、物种濒临灭绝、地质灾害频发,成为母亲河不能承受之重。

  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才提出“要在生态环境容量上过紧日子”,发展规划要发挥引领约束功能。在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统一市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方面,要用“快思维”、做加法。而科学利用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统筹港口岸线资源和安排一些重大投资项目,如果一时看不透,或者认识不统一,则要用“慢思维”,有时就要做减法。对一些二选一甚至多选一的“两难”“多难”问题,要科学论证,比较选优。对那些不能做的事情,要列出负面清单。

  这就是说,今后在长江经济带,凡是有利于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的事要多做、快做,比如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而那些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事要少做甚至不做,比如修建小水电、毁林开垦、过度放牧、围湖造田等。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共同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从大开发到大保护,体现的是生态文明的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责任编辑:yuan4ren

推荐频道

请使用底部浏览器自带功能分享

分享至

微博

QQ

朋友圈

微信